CNN GO - 不可缺的40種台灣美食 (1)



 



台灣小吃美胃可口 (Taiwanese Small Eats are delicious.)
CNN旅遊網站 CNN GO選出「不可少的40種台灣美食」(40  Taiwanese foods we can't live  without),查尋台灣由南到北的美味小吃,從票選第一的滷肉飯到甜不辣、鳳梨酥、牛肉麵、芒果冰、肉圓、臭豆腐、蔥油餅,連「台灣早 餐」燒餅油條都包括在內。CNN Go 形容台灣小吃的世界宛如戰場,每個台灣人心中,都還有比報導中這些小吃更好吃的台灣小吃。



(1) Braised Pork Rice (滷肉飯)
       滷肉飯,經常被(誤)寫為魯肉飯,是台灣流行的一道豬肉飯料理。一般常見魯肉飯的「魯」,其實是積非成是、約定俗成的字,應該是「滷」字才對。滷乃指濃汁 烹調食物。至於「魯」是取其音相近者,事實上台灣數十年前已出現「魯肉飯」的用法。各地作法稍有不同,但皆以醬油滷過的肉末為主,如台灣滷肉飯通常是醬滷 豬肉澆淋白飯,搭配筍乾或醃蘿蔔乾等。
      滷肉飯料理為淋上含有煮熟碎豬肉(豬絞肉)及醬油滷汁的白飯,有時醬汁裡亦會有香菇丁等成份,與焢肉飯不同,而此種作法在台灣南部稱作肉臊飯;滷肉飯在台灣南部是指有著滷豬三層肉的焢肉飯。
   《米其林指南》(Michelin’s Green Guide)曾指台灣滷肉飯發源自中國山東的「魯肉飯」(山東簡稱魯),但可能是誤會一場。滷肉飯的「滷」是一種烹調方法,而「魯」則是台灣業者對滷肉飯的另一種寫法,與山東無關。



(2) Beef Noodle (牛肉麵)
      牛肉麵是泛指各種以燉煮過的牛肉為主要配料的湯麵食,根源難以追溯,但與近代牛肉麵調理方式較為接近的麵食,清燉類的牛肉麵部分認為起源於中國蘭州的牛 肉拉麵,而紅燒風味的牛肉麵最普遍的說詞來自臺灣高雄縣岡山鎮(今高雄市岡山區)空軍眷村的大陸四川籍老兵,以成都菜「小碗紅湯牛肉」改良而成。現今牛肉 麵已是華人的普遍食物,各地方的牛肉麵都有其特色。現在在臺灣許多速食麵都是以添加牛肉或牛肉口味的牛肉麵。現在台灣牛肉麵已發展成台灣特色的食品,一般 區分為「清燉牛肉麵」
和「紅燒牛肉麵」。臺北國際牛肉麵節已將台灣牛肉麵的英譯定為「New Row Mian」。



(3) Oyster omelet (蚵仔煎)
      蚵仔煎是一種著名的閩南與台灣小吃,使用新鮮的蠔、蔬菜(大多使用茼蒿)、雞蛋、太白粉芡水作成。在中國閩南地區、東南亞及台灣等閩南人社區一般將蠔稱為「蚵仔」,用閩南語稱之為「蚵仔煎」。中國部分地區俗稱蚝為海蠣子,故也有少數人稱之為「海蠣煎」。
       蚵仔煎作法是先用平底鍋把油燒熱,放上蚵仔、攪拌後的雞蛋、茼蒿菜(或小白菜,甚至空心菜、豆芽菜等其他蔬菜)後再淋上太白粉芡水,待蚵仔熟時盛起,淋上特製醬料後即可食用,製作方便,味道鮮美,幾乎每個台灣夜市都可找到蚵仔煎攤位。
       其中麵糊芡水及醬汁配方各地各家各有不同,從最簡單的番茄醬、甜辣醬、及豆瓣醬到店家自製配方的醬料皆有。



(4) Bubble Tea (珍珠奶茶)
     珍珠奶茶(Pearl milk tea),又稱粉圓奶茶(Tapioca ball tea)、波霸奶茶(Boba milk tea),簡稱珍奶,1980年代開始流行於台灣的飲料,為泡沫紅茶(Bubble tea)、珍珠茶飲文化中之一支,將粉圓(珍珠,Tapioca ball)加入香醇的奶茶中,也有「珍珠紅(綠)茶」、「珍珠奶綠茶」等變種
由於口感特殊,所以受到廣大歡迎,也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飲料與小吃之一
近年來已流行至東亞、歐洲、美國甚至中 東等地。
       粉圓(珍珠,波霸)的主要成份為澱粉,通常由太白粉,即木薯(樹薯 Cassava)的木(樹)薯粉(Tapioca),也有以地瓜粉、馬鈴薯粉等或果凍者所製成的直徑
5~10公釐的澱粉球,並添上水、糖及香料。



(5) Coffin bread (棺材板)
      棺材板(Bread bowl or Coffin bread)是臺灣一種小吃。有些商家為求吉利,將其改稱為「官財板」。棺材板的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雞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。開始不稱棺材板,而為雞肝 板。典故是據聞某日,臺灣大學考古隊來到台南這家點心店品嘗雞肝板。在茶餘飯後,考古隊與店主許六一閒聊之際,一位教授忽然說:「這雞肝板外形很像我們正 在挖掘的石板棺」。而生性樂觀開朗的許六一聽完後,便爽朗地回答:「那從此我的雞肝板就命名為棺材板吧!」。因此這個有點聳人聽聞的棺材板便取代雞肝板的 稱號。由於形狀和偏甜的口味都很特殊,使得棺材板一炮而紅,成為台南著名小吃,在沙卡里巴或赤崁樓附近皆有攤販。創始店位於中正路俗稱「沙卡里巴」的康樂 市場內。
      棺材板作法是先將厚片吐司炸到金黃色後撈起,中間挖空再放入雞肉、豌豆、蘿蔔和墨魚等以高湯煮成再用些牛奶勾芡,再放上土司的蓋子即成為美味可口的棺材板。而早期尚有使用雞肝等素材,現在多已不再使用。



(6) Slack Season danzai noodles (擔仔麵)
     擔仔麵是一種發源於台南的小吃。「擔仔」即台語(閩南語)「挑肩擔」之意。擔仔麵發源時間相傳為清末光緒年間,創始者為臺南的洪芋頭。臺南清明時節 與夏季七至九月份時常有颱風侵擾,風雨交加導致不易出海捕魚,故漁家生計頓時艱困,因此稱颱風來襲頻繁、生計維持不易的月份為小月。以捕魚為業的洪芋頭在 無法出海捕魚時,常於臺南市水仙宮廟前叫賣麵食以維持生計、度過小月,並自名「度小月擔仔麵」,書寫在攤前所吊的燈籠上。
     度小月(Slack Season)擔仔麵開設於1895年,現今在臺南地區有許多店家,正宗百年老店位於臺南市中正路,麵食主要成份包括麵條、米粉、豆芽菜、香菜、蝦仁、少 許湯汁及獨門肉燥。擔仔麵通常略貴、量少、製造過程繁雜,是所謂「食巧不食飽」(臺灣俗諺:吃得精緻而不吃飽)的點心而非正餐。



(7) Pan-fried bun (生煎包)
    生煎包是流行於中國上海、蘇州及其他江南地區的一種傳統小吃,簡稱為生煎,又稱生煎饅頭,類似於鍋貼和中國(粵港澳)、台灣常見的「水煎包」,為煎熟的有餡包子。台灣生煎包的餡料通常使用豬肉,或使用韮菜等蔬菜。



(9) Iron egg  (鐵蛋)
       鐵蛋為新北市淡水區的著名小吃,由滷蛋衍生成的蛋類小吃。 鐵蛋的製作很費時,每天必須用含有醬油及五香配方的滷料,經過三個小時的滷程,然後用電扇吹乾,每天必須依此程序製作,持續一個星期才算完成。 另有一種製作鐵蛋比較不硬的製作方式,第一次滷上色,第二次滷16小時,進行五層循環烘乾機烘乾,鐵蛋就變的Q彈。
        過去鐵蛋是要滷過在拿到屋頂上曬,一再滷一再曬,至少五天功夫才能完成,現在高雄岡山有一家滷味業者用五層循環乾燥機,只需一兩天就可完成香Q鐵蛋,而且還利用真空包裝、高溫高壓殺菌,讓鐵蛋不加防腐劑可以飄香一年。
     小鐵蛋是使用鵪鶉蛋(quail's egg, 鳥蛋)製作,大顆的鐵蛋則是以雞蛋製作的,所以並不是雞蛋縮到變成小鐵蛋那麼小顆。



(10) Pineapple cake (鳳梨酥)
     鳳梨酥是臺灣著名點心,主要原料為麵粉、奶油、糖、蛋、冬瓜、鳳梨醬,外皮酥、內餡軟,有鳳梨甜香。因為鳳梨的台語諧音為「旺來」,有吉利興旺之 意,常被當做逢年過節時所送或饋贈客戶親友的伴手禮。中國大陸旅客到台灣旅遊時,最愛買鳳梨酥,有業者更把鳳梨酥做成台灣形狀。近年來亦有業者和消費者在 糕餅產銷量最盛的中秋節時期,將鳳梨酥視為月餅禮盒。傳統鳳梨酥的餡是採用冬瓜、生鳳梨加入雞蛋、蛋黃及蜂蜜製成;鳳梨攪拌加糖熬煮完成內餡,切成塊狀再 經烘烤,冷卻後包裝。內餡是用純土鳳梨熬製而成在鳳梨餡中加入冬瓜絲,比較不黏牙。通常保存方式為室溫下存放、不冷藏,因冷藏將使得內餡變硬。
     鳳梨酥中的酥油、奶油及糖份頗高,一般約4公分大小的鳳梨酥,重量約35克,熱量就約150大卡,相當於半碗白飯。 因為鳳梨酥成份包括含有大量反式脂肪的酥油,所以必須注意其攝取量。






 

 

 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